【文明共建系列报道】之十四:关心爱护水资源 同心共筑中国梦
近日,我校薪火义务支教社和淮美彩虹支教队深入淮北周边小学开展保护水资源科普活动,让孩子们零距离地接触到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饮用水的安全与保障等知识,让珍惜、保护水资源的种子在内心生根发芽。
“试纸呈现黄色证明水是弱碱性水,而呈现绿色证明是弱酸性水……”,在朱庄实验小学的多媒体课堂内,来自五年级两个班的近100名小学生认真地听讲,来自淮美彩虹支教队的志愿者李尧耀通过做试验的形式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哪种水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当试纸放到盛有自来水水杯的瞬间,同学们发出惊讶的叫声,因为水立刻变成了黄色。他们齐声说道:“这是弱酸性水,对人体有害。”而放在经过加工的矿物质水中,却呈现出弱碱性的绿色。实验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走上讲台,一显身手。
“我们通过水试验的教学,让孩子们更能直观地了解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与危害,以及长期饮用缺乏矿物质元素的饮用水会带来的健康风险,更能贴近生活。”李尧耀说。
与此同时,在烈山区明德小学的课堂上,薪火义务支教社的志愿者詹钊华正在给孩子们讲解水资源的循环与利用。“一个人如果没有水,最多可以生存3天……”配合着PPT的讲解,孩子们愿意了解水知识的兴趣越发浓厚,并主动提出问题,和老师交流沟通。
“我们给孩子们免费发放的水资源科普知识读本《水与生命》一书中,介绍了关于水的常识,水的生理健康功能以及水中的营养,用通俗的语言教给孩子们怎么喝水,喝多少水,喝什么水,并且让他们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匮乏,让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詹钊华说。
此次活动是安徽省高校学生记者“水环保校园行”的承办项目之一,从3月初开始,将持续到6月中旬,在淮北市三区一县9所小学持续开展。活动得到了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新安晚报全媒体新闻中心和安徽网教育频道的帮助,并全程提供培训指导、师资援助、材料供给等支持。
(文图:李华锡/审核:董强)